网架钢结构焊接工艺质量采取措施介绍!

更新时间:2025-01-26 12:32:30点击:9204 网架知识


      在网架钢结构连接中,焊接工艺可从焊前、焊中、焊后三个阶段采取措施来保证质量,具体如下:


焊前准备阶段


  • 人员资质审核:从事网架钢结构焊接的焊工,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,且只能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认可范围内施焊,确保焊工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。
  • 材料质量控制
    • 母材检查: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材,应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,包括化学成分、力学性能等指标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。同时,对钢材进行外观检查,不得有裂纹、夹层、重皮等缺陷。
    • 焊接材料选择:根据母材的材质、强度等级及焊接工艺要求,选择合适的焊条、焊丝、焊剂等焊接材料。焊接材料的性能应与母材相匹配,且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。
    • 材料复验:对质量有疑义或设计有要求的钢材和焊接材料,应进行抽样复验,复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  • 焊接设备调试:焊接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,确保其性能稳定。在焊接前,要对设备进行调试,检查电流、电压是否稳定,送丝速度是否正常,气体流量是否符合要求等,保证焊接过程中设备能正常运行。
  • 焊件坡口加工:根据焊件的厚度和焊接工艺要求,选择合适的坡口形式,如 V 形、U 形、X 形等。坡口加工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等离子切割等方法,保证坡口尺寸准确、表面平整、无毛刺和氧化物等。
  • 焊件组对质量控制
    • 间隙控制:焊件组对时,应保证接口间隙均匀,符合焊接工艺要求。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焊接质量,过大易造成烧穿、焊缝成型不良,过小则可能导致根部未焊透。
    • 错边量控制:控制焊件组对的错边量,不得超过规定值。错边会使焊缝受力不均匀,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。
    • 定位焊质量:定位焊的焊接材料、焊接工艺应与正式焊接相同。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、气孔、夹渣等缺陷,长度和间距应符合工艺要求,以保证焊件在正式焊接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位移。

焊接过程控制阶段


  • 焊接参数优化:根据焊件的材质、厚度、坡口形式等因素,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最佳的焊接参数,如焊接电流、电压、焊接速度、气体流量等。在焊接过程中,严格按照既定参数进行操作,不得随意更改。
  • 焊接顺序规划: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,遵循对称焊接、分段退焊等原则,减少焊接变形和应力。对于复杂的网架结构,应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,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;先焊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,后焊次要构件的焊缝。
  • 焊接操作规范
    • 引弧与收弧:引弧应在坡口内进行,不得在焊件表面随意引弧,以免损伤母材。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,避免弧坑裂纹的产生。
    • 运条方法:根据焊缝的形式和位置,选择合适的运条方法,如直线形、月牙形、锯齿形等。运条速度要均匀,保证焊缝成型良好。
    • 多层多道焊:对于较厚的焊件,需采用多层多道焊。每焊完一层,应及时清理焊渣和飞溅物,检查焊缝表面质量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层间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,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焊接质量。
  • 环境条件控制:焊接作业环境温度、湿度、风速等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。当环境温度低于规定值时,应对焊件进行预热;湿度较大时,应采取除湿措施;风速超过规定值时,应设置防风棚等防护措施,防止因环境因素影响焊接质量。

焊后检查与处理阶段


  • 外观检查:焊接完成后,首先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,检查焊缝表面是否光滑、整齐,有无气孔、夹渣、裂纹、咬边、未熔合等缺陷,焊缝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。对于外观不合格的焊缝,应及时进行修补或返工。
  • 无损检测: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,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,如超声波检测、射线检测、磁粉检测、渗透检测等,检测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。无损检测应在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,检测比例和合格标准应符合相关要求。
  • 焊接变形矫正:对焊接后出现的变形,应根据变形的程度和类型,采用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等方法进行处理。矫正过程中,应注意防止钢材产生冷作硬化或过热等问题,影响钢材的性能。
  • 焊缝缺陷处理:对于无损检测发现的焊缝缺陷,应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,制定合理的返修方案。返修工艺应与原焊接工艺相同或更为严格,返修次数一般不得超过两次,否则应重新制定焊接工艺评定。
  • 防腐处理:焊后对焊缝及周边区域进行清理,去除焊渣、飞溅物等杂质,然后进行防腐处理,如涂刷防锈漆、热镀锌等,防止焊缝生锈腐蚀,提高网架钢结构的使用寿命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