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焊接方法在网结构钢结构中的应用!

更新时间:2025-02-17 15:38:58点击:22096 行业观点



焊接的基本概念

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、加压,或两者并用,使用或不使用填充材料,使焊件达到原子间结合的连接方式。在网结构钢结构中,焊接是实现杆件连接的关键技术。其主要优势在于能有效保证结构的整体性,相较于其他连接方式,焊接可使结构在承受荷载时,各杆件协同工作的性能更好,减少应力集中现象,从而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。

焊接电弧的产生与作用

在网结构钢结构焊接中,最常用的是电弧焊。焊接电弧是由焊接电源供给的,在两极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。以手工电弧焊为例,当焊条与焊件接触后迅速分离,在电场作用下,焊条端头和焊件表面的气体被电离,形成导电通道,产生高温电弧。电弧温度极高,可达 5000 - 8000℃,能迅速将焊条和焊件局部熔化。

焊缝的形成过程

  1. 加热与熔化阶段:电弧产生的热量使焊条端部和焊件表面迅速熔化,形成熔池。在这个过程中,焊条药皮(或焊剂)在高温下分解、熔化,产生保护气体和熔渣,保护熔池金属不被氧化。
  1. 冶金反应阶段:熔化的金属与焊条(或焊丝)中的合金元素发生冶金反应,调整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,以满足性能要求。例如,添加合金元素可以提高焊缝的强度、韧性和耐腐蚀性 。
  1. 结晶与相变阶段:随着电弧的移动,熔池冷却凝固,焊缝金属发生结晶和相变,形成具有一定组织和性能的焊缝。冷却速度对焊缝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,快速冷却可能导致焊缝硬度增加、韧性降低,甚至产生裂纹。

焊接热影响区

焊接过程中,焊缝附近的母材因受热影响,其组织和性能会发生变化,这个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。热影响区的大小和组织性能变化程度与焊接工艺参数、钢材成分和焊件厚度等因素有关。例如,焊接电流越大、焊接速度越慢,热影响区就越大。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(如强度、硬度、韧性等)与母材相比会有明显变化,可能出现强度降低、塑性和韧性变差等问题,严重时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。因此,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焊接参数,减少热影响区的不利影响,如采用合适的预热和后热措施,控制冷却速度 。

  1. 手工电弧焊:设备简单、操作灵活,适用于各种位置和形状的焊接,尤其在施工现场,对于一些复杂节点和难以实现自动化焊接的部位,手工电弧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。但它也存在效率较低、劳动强度大、焊接质量受焊工技术水平影响较大等缺点。
  1. 气体保护焊: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,利用保护气体(如二氧化碳、氩气等)保护熔池和焊接区域,防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侵入,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焊缝。气体保护焊具有焊接速度快、焊缝质量高、变形小等优点,在网结构钢结构焊接中应用广泛,特别是对一些对焊缝质量要求较高的部位。
  1. 埋弧自动焊: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,自动化程度高,焊接速度快,焊缝质量好,适用于长直焊缝和较大厚度焊件的焊接。但它只适用于平焊位置,对焊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