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网架钢结构焊接完成后的质量检测涵盖多个方面,主要有外观检测、无损检测、力学性能检测等,以下是具体介绍:
-
焊缝表面检查:用肉眼或借助低倍放大镜观察焊缝表面,检查是否有裂纹、气孔、夹渣、咬边、未熔合、焊瘤等缺陷。咬边深度一般不得超过 0.5mm,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、未熔合等严重缺陷。
-
焊缝尺寸测量:使用焊缝检验尺等工具测量焊缝的宽度、高度、余高、错边量等尺寸参数,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。例如,焊缝余高一般在 0-3mm 之间,错边量不得超过规定值。
-
角焊缝检查:重点检查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和外形,焊脚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,外形应均匀、平滑,不得有局部凸凹不平或过大的咬边等情况。
-
超声波检测:利用超声波在金属材料中的传播特性,检测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,如气孔、夹渣、未焊透、裂纹等。该方法对内部缺陷的检测灵敏度高,可检测出较小的缺陷,但对缺陷的定性和定位准确性相对较差。
-
射线检测:通过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焊缝,根据底片上的影像来判断焊缝内部是否有缺陷。射线检测能够直观地显示缺陷的形状、大小和位置,对气孔、夹渣等体积型缺陷的检测效果较好,但对裂纹等面状缺陷的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,且检测成本较高、对人体有一定辐射危害。
-
磁粉检测: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,如裂纹、发纹等。通过在焊缝表面施加磁粉,利用缺陷处的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磁痕,从而显示缺陷的位置和形状。该方法检测速度快、操作简便,但只能检测铁磁性材料,对非铁磁性材料无效。
-
渗透检测:主要用于检测焊缝表面开口的缺陷,如表面裂纹、气孔等。将含有色染料或荧光剂的渗透液涂覆在焊缝表面,使渗透液渗入缺陷中,然后去除多余的渗透液,再涂上显像剂,使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,形成显示痕迹,从而判断缺陷的位置和形状。
-
拉伸试验:从焊缝或焊接接头处截取拉伸试样,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试验,测定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、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,检查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。拉伸试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数值,如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标准值的下限。
-
弯曲试验:截取弯曲试样,在弯曲试验机上进行试验,检查焊接接头在弯曲时的塑性和结合性能,判断是否存在裂纹等缺陷。弯曲试验的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,试验后试样弯曲表面不得有大于规定尺寸的裂纹等缺陷。
-
冲击试验:用于测定焊接接头在冲击载荷下的韧性,评估其抗冲击性能。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,对冲击试样进行冲击试验,测量其冲击吸收功。冲击吸收功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,以保证焊接接头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。
-
硬度检测:采用硬度计对焊缝及热影响区进行硬度测试,检查硬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。硬度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,如硬度偏高可能导致脆性增加,硬度偏低可能使强度不足。
-
金相分析:通过对焊缝及热影响区进行金相取样、制备和观察,分析其金相组织,检查是否存在过热、过烧、魏氏组织等异常组织,评估焊接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。金相组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,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稳定。